計量泵是一種可以滿足各種嚴格的工藝流程需要,用來輸送液體(特別是腐蝕性液體)一種特殊容積泵。小編整理了計量泵的分類、工作原理、結構特點、著名品牌等等,幫助大家了解計量泵。
1.計量泵的定義
計量泵是一種可以滿足各種嚴格的工藝流程需要,流量可以在0-100%范圍內無級調節,用來輸送液體(特別是腐蝕性液體)一種特殊容積泵。
計量泵也稱定量泵或比例泵。計量泵屬于往復式容積泵,用于精確計量的,通常要求計量泵的穩定性精度不超過±1%。隨著現代化工業朝著自動化操作、遠距離自動控制這一形勢的不斷發展,計量泵的配套性強、適應介質(液體)廣泛的優勢尤為顯得特出。
計量泵是一種可以滿足各種嚴格的工藝流程需要,流量可以在0-100%范圍內無級調節,用來輸送液體(特別是腐蝕性液體)一種特殊容積泵。
計量泵是流體輸送機械的一種,其突出特點是可以保持與排出壓力無關的恒定流量。使用計量泵可以同時完成輸送、計量和調節的功能,從而簡化生產工藝流程。使用多臺計量泵,可以將幾種介質按準確比例輸入工藝流程中進行混合。由于其自身的突出,計量泵如今已被廣泛地應用于石油化工、制藥、食品等各工業領域中。
2.計量泵的分類
⒈ 根據過流部分
⑴柱塞、活塞式 ⑵機械隔膜式⑶液壓隔膜式
⒉ 根據驅動方式
⑴電機驅動⑵電磁驅動
⒊ 根據工作方式
⑴往復式 ⑵回轉式⑶齒輪式
4、根據泵特點
⑴特大機座⑵大機座 ⑶中機座⑷小機座⑸微機座
其他的分類方式:電控型,氣控型,保溫型,加熱型,高黏度型等
3.計量泵的結構
該泵的由 電機、傳動箱、缸體等三部份組成。
傳動箱部件是由渦輪蝸桿機構、行程調節機構和曲柄連桿機構組成;通過旋轉調節手輪來實行高調節行程,從而改變移動軸的偏心距來達到改變柱塞(活塞)行程的目的。
缸體部件是由泵頭、吸入閥組、排出閥組、柱塞和填料密封件組成。
4.計量泵的工作原理
電機經聯軸器帶動蝸桿并通過蝸輪減速使主軸和偏心輪作回轉運動,由偏心輪帶動弓型連桿的滑動調節座內作往復運動。當柱塞向后死點移時,泵腔內逐漸形成真空,吸入閥打開,吸入液體;當柱塞向前死點移動時,此時吸入閥關閉,排出閥打開,液體在柱塞向進一步運動時排出。在泵的往復順還工作形成連續有壓力、定量的排放液體。
流量調節
泵的流量調節是靠旋轉調節手輪,帶動調節螺桿轉動,從而改變弓型連桿間的間距,改變柱塞(活塞)在泵腔內移動行程來決定流量的大小。調節手輪的刻度決定柱塞行程,精確率為95%。
5.計量泵線上直播
英格索蘭將在環博會上發布有關計量泵新品以及計量泵是如何引領創新技術,歡迎報名圍觀。
6.計量泵的安裝事項
1. 出口高于進口,避免虹吸現象
2. 泵頭與注射閥要求豎直安裝
3. 所附管件用手旋緊即可,請勿使用工具;螺紋處不使用生料帶
4. 電源電壓穩定,并且接地
5. 安裝環境整潔寬敞,通風良好
7.計量泵的常見故障
(1)計量泵吸液不正常
旋轉到沖程長度100%位置。這樣可以使整套部件旋轉至背板漏液排出孔與泵的最底端對齊。在泵運行過程中調整液力端和隔膜至合適的位置。
對反應時間來說,脈沖持續時間可能不足夠長。相對于標準的脈沖寬度80msec,流量監視器脈沖寬度擴展可以被激活,增加脈沖寬度至300msec。激活智能轉換開關,取下固定電路板的護蓋, 移走跳線X-1。這樣就激活了擴展功能,在故障指示之前允許有更多的時間。
計量泵安裝自排氣泵頭,采用自灌式吸液。保持吸液管線盡可能短。
(2)拆換計量泵隔膜
在拆去舊的隔膜時,常遇到麻煩。就如何拆下舊的隔膜提供一些額外的建議。
1. 在泵頭松動之后,取下泵頭之前,調節沖程長度到10%位置。可以保證電磁軸有足夠的壓力,保持其連接穩固,這樣就可以旋下隔膜。
2. 向外拉液力端使螺絲從插孔內脫離。抓住液體端逆時針旋轉。稍有些阻力,可以旋下隔膜。
3. 計量的化學藥品可能在液力端結晶,致使單向閥閥球和閥座不能正常工作。
4.在計量泵的吸入端可能有氣體泄漏。液力端吸入側連接件可能缺少O型圈或吸入閥連接松動。
(3)用流量監視計量一種高粘度介質,在引液過程中收到了流量故障指示信號,怎么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通過松開4個泵頭螺絲,移動液力端。旋轉沖程長度到10%并抓住液力端,然后從螺絲孔滑出 ,那么螺絲不與它們接觸,但是還把持著背板和隔膜。然后逆時針旋轉此部件,稍有些阻力,隔膜會從電磁軸松動下來。如果隔膜還沒有松動,在隔膜和電磁軸的接觸表面用些潤滑油。放置幾分鐘后,用一塑膠小錘輕輕敲打隔膜。然后在按照以上描述再次進行。
(4)如何防止計量泵沖程定位馬達燒毀?
1.取下固定泵頭的4個螺絲。螺絲位置在計量泵的背面。
2.看是否安裝了排泄管并且排泄閥閉合?在計量泵引液階段排泄閥需要打開。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計量泵都有排泄閥。
3.在隔膜安裝完畢、并且背板漏液排出孔置于垂直位置之后,安裝泵頭。確保吸液閥與漏液排出孔對齊,液力端的螺絲與相應的4個孔對齊。
(5)液壓計量泵流量變小或不準確?
1.擰開三閥中的放氣閥。
2.通過補油閥充分補油